2017年吉林省考研数学:数学复习有误区

  下面是中公教育整理的《2017考研数学:数学复习有误区》,主要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2017考研的同学可以据此检查自我的复习工作是否存在同样的误区。

  1.心态消极,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考研难,考研数学难"的论调广为流传并深入人心,不少考生在尚未了解考试内容和题型的时候,就已经对数学望而生畏,把目标和期望值定得很低."过线就行,差不多就可以"成为比较普遍的心态。这反映在复习中就是消极地应付,而非积极准备。事实上,数学是需要深入钻研的一门学科,要想学好它,首先要消除惧怕心理和畏惧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心,这样才可以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才可以在数学的学习和解题中体会到真正的乐趣。

  2.只重技巧,不重理解

  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投机心理的表现。学习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很多考生不想努力,片面地追求别人现成的方法和技巧,总想着多学一点套路,考试的时候可以照猫画虎地做答。殊不知,方法和技巧是建立在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每一种方法和技巧都有它特定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前提。考研数学是一种高水平的较量,表面上看起来一样的题型可能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单纯地模仿是绝对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弃投机心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透彻理解每一个方法的来龙去脉。

  3.练习题只看不做

  由于考研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很多考生买了资料,只是匆匆忙忙地看书而不动手练习,一眼扫过去似乎都会了,可是做起来不是写得逻辑混乱就是干脆不知道怎么写。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能有半点的疏漏,在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完备的知识结构之前,一带而过地复习必然会难以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忽略精妙之处。我们之所以要去解题,根本的目的是要把整个知识通过题目加深理解并有机地串联起来。通过动手练习,我们还能规范答题模式,提高解题和运算的熟练程度,要知道三个小时那么大的题量,本身就是对计算能力和熟练程度的一种考察,而且现在的判卷都是分步给分的,怎么做答有效果,这些都要通过自己不断地摸索去体会。

责任编辑(姚微)

相关文章推荐
历年真题

畅销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