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教育困境

查看答案解析

注 意 事 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2015年5月2日,X大学一名男生在宿舍楼坠楼死亡,坠楼具体原因尚不明确。然而,此次坠楼事件与4月7日该大学一男生跳楼事件仅仅隔了一个月。在2014年6月,该校也曾有学生跳楼。频发的跳楼事件让人不得不关注当今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

其实,“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绝对不是个例。不仅仅是X大学,在很多其他的高校,也发生过类似的学生自杀事件。前段时间,某师范大学大一学生吴某,因被查出患乙肝而被孤立,在学校单间宿舍烧炭自杀;2014年,Z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蔡某在宿舍内自缢身亡,死者在遗书中称,毕业论文、找工作困难重重,无颜面对家人;2014年,D大学一大四男生坠楼身亡,有同学猜测是为情所困……

早在2010年,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某学生就对大学生自杀状况展开了调查。他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而《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敌对情绪。而且这个触目惊心的数据还在不断地增长。

跳楼只是方法,自杀才是目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试图通过自杀来逃避一切,无论是学业上遇到挫折还是个人生活中的不如意。从不少的自杀案例来看,大部分大学生自杀是因为学习上和就业方面有沉重的压力,或者在感情上有了挫败感。这种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果家长总是把学生的自杀归咎于某一所学校或某一个人,那就显得过于片面与偏激。

外在因素只是诱因,根本原因还在于自己的抗压能力不够。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抑郁症患者往往会随着所处情境而改变自己低落的情绪,可能会闷闷不乐、自卑伤感、悲痛欲绝直至悲观厌世,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无法适应陌生的校园环境和与高中截然不同的授课方式,与室友相处不和谐等问题往往困扰着无数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与身边的人缺少沟通让很多人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一切。很多家庭溺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自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遇到一些小挫折不是轻言放弃就是自身崩溃。父母和学校要让青少年从小在挫折中体验痛苦,逐渐增强对挫折窘困的耐受力,勇敢面对逆境与厄运的挑战。要让每个人都意识到“选择自杀是自私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他就是不负责任”。一个生命的逝去,不仅是社会的损失,还是一个家庭的痛楚。

2.近年来,全国各地青少年自杀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据新闻媒体披露:近几年,我国每年自杀人数总计为10多万人,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居高不下,其中学生自杀的情况以中学生最为严重。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在中国,15岁至30岁的青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自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球1/3的国家中,青少年是自杀风险最高的人群。北京大学2009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从中小学生到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其自杀身亡的原因莫过于产生了厌世情绪。无论是学习压力大、求职受挫、情感问题,抑或是父母沟通不当,青少年自身、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制度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个性鲜明,部分孩子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在求学和职场上,会遇到各种压力,在人际交往中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而青少年身心尚未发育成熟,遇事容易走极端,当问题得不到解决,负面情绪得不到疏导时,患上抑郁症甚至轻生的可能性就会极大。

心理学上有一种观点,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培养出来的。过严的要求或过高的期望都会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一旦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无用,对不起父母或怕遭父母的责备,因而选择自杀的方式。反之,溺爱的教育方式也会带来诸多的消极影响,使孩子形成脆弱、依赖、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增加了遭遇挫折的机会,也大大降低了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缺乏对孩子深层次的交流和关心,成为自杀青少年家长永久的伤痛。

长期以来,学校只关注学生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只关心学生学业而忽视心理发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原本可以被消灭于萌芽状态的青少年心理异常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一些自杀迹象没能被及时发现而酿成悲剧。另外,我国的学校教育尚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正确引导和对青少年正确生命意识的培养。青少年自杀的复杂原因背后,实际上是寻求一种关爱、平等与尊严,只是他们不清楚所采取的这种方式是结束了自己鲜活的生命。

经总结,“成绩下滑或不理想”“教师行为失当”“作业没完成”“被家长批评”等是导致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如师生冲突中,在分数指挥棒下,老师被“成绩指标”压迫,导致产生压力焦虑症,这种压力最终传导至学生,使他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家庭冲突导致的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首要因素还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可见,青少年自杀大部分与学习有关,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是青少年自杀的一大凶手。

每一起学生自杀事件,无不令人扼腕叹息。为阻止青少年走上自杀不归路,亟需补好“挫折教育”“生命教育”两堂课。作为青少年,应主动找寻其他出口,实现个人价值;作为家长,要从小关注孩子的心智教育和身心健康;作为学校等教育部门,要适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且加紧教育改革的步伐,避免因制度问题再次导致生命消逝。

责任编辑(姚微)

相关文章推荐
历年真题

畅销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