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那些年 前辈的经验

一九九四年“国考”时的情景

截至今天18:00,本届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将全部停止,愈演愈烈的“国考大战”也将进入下一个关键阶段笔试。

 

“备考”也是白热化的。但是,埋头读书固然重要,借鉴经验也是明智,今天,我们找到了几位不同时期的“国考前辈”,看看他们当年是怎么通过“国考”的,纵观他们这些年的经验,不外乎12个字:功在平时、端正心态、放松心情。

1989年

破天荒第一次

面试还很新鲜

穆瑞云现在是南开区商务委员会的办公室主任,1989年,她是通过了南开区政府招干的考试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当时还没有公务员的概念,也是第一年启用笔试加面试的形式录取政府工作人员。”穆瑞云告诉记者,“那个年代,公务员的职位并没有现在这么受追捧,由于工资和福利待遇偏低,很多人都不愿意来,我们来到政府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穆瑞云是家中长女,家庭责任一直扛在肩上,1981年高考时因复习不充分而发挥失常,“没有考上大学是我一生的遗憾,我很不甘心,但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我没有复读,而是选择先到一所中专读书,然后再自考大专学历。”穆瑞云中专即将毕业时,被分配到一家效益颇好的企业实习,由于工作出色,被企业留用,工资待遇在当时远比政府公务员好,“我当时答应留下的最大动力是,总经理说在那里工作可以继续上学,并且报销学费。”

1984年,穆瑞云如愿以偿地考上南开区职工大学财会专业,1988年毕业后又考取了企业管理第二学历,1990年正式毕业,“我当时如果没有继续上学,公务员的机会或许就跟我擦肩而过了,因为当时规定的报考条件之一是需要大专以上学历。”穆瑞云说。

谈到报考公务员的初衷时,穆瑞云坦言是因为想找一个离家近的单位,方便照顾家里,因此报考了专业对口的南开区审计局。穆瑞云告诉记者:“我当时是背着单位领导报的名,因为当时我是业务骨干,领导不希望我离职,所以报名参加考试也算是先斩后奏,但问题也同样产生了,报考时要求开具单位介绍信,我为此专程去找主考官说明了情况,才获得了考试资格。”

穆瑞云到现在还记得,由于她报名较早,所以还得到了一个特殊的考号,001号。据她回忆,当时共有1000多人报名参加考试,有200多人进入面试,最终能进入南开区政府单位工作的干部只有43人。

“我一直是边工作边上学,所以一直保持着学习状态,基础也比较扎实。”穆瑞云说,当时笔试的科目是语文和政治,考试前,招考单位公布了一个笔试题库,有问题有答案,考题就从那里面出,“我工作忙,一直没时间复习,临考前整整背了一晚上,转天就上考场了。”

笔试成绩公布后,穆瑞云名列前茅,很顺利地进入了面试。但在当时,毕业工作包分配的大背景下,“面试”还是个新事物,谁也不知道“面试”怎样进行,“现在想想当时还挺傻的,以为面试就是让人家看看长得端正不端正,所以烫了个头,穿了件新裙子,简单地化妆后就去了。”

穆瑞云走进面试考场时,傻眼了,“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前面坐了十多个考官,我一个人坐在考官前面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考官出完题之后,我大脑一片空白,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就出了考场。”穆瑞云一出考场就跟一同面试的考生表示自己考砸了,没戏了,“但没想到几天以后一放榜,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我的面试成绩居然是第二名,被顺利地录取了。”

当年穆瑞云26岁,时光飞逝,今年她已经49岁了,在公务员系统里已经工作了整整23年,在2008年,穆瑞云凭借出色的工作,被推荐到南开区商务委员会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的工作,2011年,又升职为办公室主任,“我们当时进入政府工作就是不图名不图利,现在虽然环境好了,但公务员的奉献精神还在,我要在我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工作。”穆瑞云说。

责任编辑(姚微)

相关文章推荐
历年真题

畅销榜